• 海底变形滑动原位观测装置
0

海底变形滑动原位观测装置

  • 技术参数
  • 资料下载
  • 海底变形滑动原位观测装置由变形传感系统、数据采集系统、无线传输系统和供电系统组成,能够长期实时自动同步观测记录近海或深海海底侧向蠕滑变形、海床面的坍塌隆起、大位移尺度的滑坡等海床变形现象,并能实现海底变形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观测的远程监控,建立起海底变形滑移灾害预警机制模型。

    变形滑动观测主要应用阵列式位移完成,其既可垂直安装在海床中以监测海床侧向变形滑动,也可水平安装在海床表面以监测塌陷或者隆起变形。通过外连通讯浮球,可实现原位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采集模式的远程控制。因此,可根据海况条件切换采集频率,在保证数据量的前提下延长监测周期。本观测装置及应用技术旨在可靠地记录海底变形事件及演化过程,具有功耗低可长期观测、传感器精度高且稳定、设备可重复使用等特点。

     

    海底变形滑动原位观测装置,性能指标如下:



    序号

    指标名称

    参数

    序号

    指标名称

    参数

    1

    测量精度

    0.5mm/32m

    4

    工作温度

    -25-50℃

    2

    分辨率

    0.01mm

    5

    通讯接口

    RS485232

    3

    防水保证

    200m

    6

    供电要求

    9.616VDc



    下图为海底变形滑动原位观测装置在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岛海域时长4个月的原位观测数据。图中显示整个观测周期发生了多次海床变形,且与风暴的对应关系良好,波浪为海底变形的主导因素。其中2015121日(事件A)、201527日(事件B)发生了两次最为明显的变形过程,当天所对应的最大有效波高值是整个观测周期中最大的两天。其中风暴事件B期间,沉积物发生了的变形位移量最大,阵列式位移传感器最后一段(埋深1.23 m)的累积计位移量为13 mm,在13:30-14:00期间发生了8 mm位移量。



    海底变形滑动原位观测装置由变形传感系统、数据采集系统、无线传输系统和供电系统组成,能够长期实时自动同步观测记录近海或深海海底侧向蠕滑变形、海床面的坍塌隆起、大位移尺度的滑坡等海床变形现象,并能实现海底变形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观测的远程监控,建立起海底变形滑移灾害预警机制模型。

    变形滑动观测主要应用阵列式位移完成,其既可垂直安装在海床中以监测海床侧向变形滑动,也可水平安装在海床表面以监测塌陷或者隆起变形。通过外连通讯浮球,可实现原位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采集模式的远程控制。因此,可根据海况条件切换采集频率,在保证数据量的前提下延长监测周期。本观测装置及应用技术旨在可靠地记录海底变形事件及演化过程,具有功耗低可长期观测、传感器精度高且稳定、设备可重复使用等特点。

     

    海底变形滑动原位观测装置,性能指标如下:



    序号

    指标名称

    参数

    序号

    指标名称

    参数

    1

    测量精度

    0.5mm/32m

    4

    工作温度

    -25-50℃

    2

    分辨率

    0.01mm

    5

    通讯接口

    RS485232

    3

    防水保证

    200m

    6

    供电要求

    9.616VDc



    下图为海底变形滑动原位观测装置在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岛海域时长4个月的原位观测数据。图中显示整个观测周期发生了多次海床变形,且与风暴的对应关系良好,波浪为海底变形的主导因素。其中2015121日(事件A)、201527日(事件B)发生了两次最为明显的变形过程,当天所对应的最大有效波高值是整个观测周期中最大的两天。其中风暴事件B期间,沉积物发生了的变形位移量最大,阵列式位移传感器最后一段(埋深1.23 m)的累积计位移量为13 mm,在13:30-14:00期间发生了8 mm位移量。